一键通话 在线服务
联系电话: 400-6591900
标题

肾病综合征尿蛋白4+怎么办?

编辑:未知 时间:2021-02-17 10:04:03

肾病综合征(NS)可由多种病因引起,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,表现为大量蛋白尿、低蛋白血症、高度水肿、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。基本的特征是大量蛋白尿、低蛋白血症、(高度)水肿和高脂血症,即所谓的“三高一低”,及其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。

尿液检查是判断慢性肾病常见的一项检查。不少患者初次检查,大多是在发现尿液异常后,经过进一步做相关肾脏检查,从而确诊慢性肾病。

尿常规检查中有一项指标是判断肾功能是否受损的重要依据,即尿蛋白的情况。正常尿液中不存在多余的杂质,尿蛋白定性检查,一般呈现阴性,化验单上表现为尿蛋白减号;但当肾功能受损后,肾小球基底膜受损,部分大分子蛋白“悄悄”漏出,可检测出尿液蛋白尿呈阳性,化验结果一般表现为:+-、+、2+、3+或4+。

那出现尿蛋白4+,是不是肾病严重的时候?

确实按表面数据来看,尿蛋白4+比+更严重,但只能说明可能漏出的蛋白较多,但不能的判断病情更加严重。

因为尿蛋白检查一般作为定性指标,只能表明当下检查的这一次尿液中蛋白的情况,而不代表这一个阶段或未来一段时期的病情的变化。单次的尿蛋白检查,也可能受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,如检查前是否存在剧烈运动、一段时间摄入太多高蛋白食物、精神紧张、感冒、发热等等。

判断肾病是否严重,还要重视这两项指标:

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肾功能的“指向标”

相比一次尿蛋白检查,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,结果变现会更,更全面。通过采取抽测全天留取的尿液中的部分尿液,来推出24小时尿液中漏蛋白的情况,可以更准确的判断肾小球受损的情况。排除掉个别特殊病理类型的肾病比如膜性肾病,初期就伴随大量蛋白尿,一般来说,肾小球受损越严重,蛋白尿定量越多。

一般24小时尿蛋白定量低于1g,对肾功能进展影响较低,如果超过3.5g则表明肾小受损严重的同时,对肾功能的影响会提升,必须及时炎症反应,降低蛋白尿水平。

因此一般我们在降蛋白治疗中,都会更加重视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变化。而且尿蛋白定量既是反应肾功能的指标,也是影响整体肾病预后的症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