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键通话 在线服务
联系电话: 400-6591900
标题

膜型肾病能发展成肾功能不全吗?

编辑:未知 时间:2018-11-05 16:11:36

膜型肾病早发现早治疗是的结局了,患者不痛苦,减少了家属的负担。人生世事无常,疾病也是无常出现,另人痛苦。患有膜型肾病,患者在乎的是模型肾病能发展成肾功能不全吗?膜型肾病的治疗方法?怎么办呢?下面是河南誉美肾病医院肾病科医生坐诊直播间为您介绍。

膜型肾小球肾炎的早期症状如下介绍:

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,但大部分病人诊断时已超过30岁,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。发病年龄高峰为30~40岁和50~60岁两个年龄段。膜性肾病大多缓慢起病,一般无前驱上呼吸道感染史。少数病人呈无症状性蛋白尿,多数病人(70%~80%)有大量蛋白尿,表现为肾病综合征。MN潜伏期一般为几周至几个月,其间肾小球上皮下沉积物逐步形成,但尿蛋白排泄量增多尚未达到足以形成临床症状、引起病人注意的程度。80%的病人以水肿为发症状,20%因蛋白尿就诊。特发性膜性肾病尿蛋白排出量通常为每天5~10g,亦可高达20g/d,多为非选择性蛋白尿。尿蛋白的量因每天蛋白质摄入、体位、活动量、肾血流动力学指标不同而波动很大。一般无肉眼血尿,50%的成人和大多数儿童出现镜下血尿。与许多急性感染后肾炎不同,本病初期多无高血压,但随着疾病发展30%~50%病人出现血压升高。早期肾功能多正常,起病数周至数月因肾小球滤过下降、间质病变等因素可逐渐出现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。本病易合并肾静脉血栓形成,我国发生可达40%,诱发因素包括血清白蛋白过低(2.0~2.5g/dl)、强力过度利尿、长期卧床等。

原发性膜性肾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有蛋白尿、低白蛋白血症、高脂血症和脂尿。通常血清C3、C4和其他补体成分水平正常且无循环复合物。在MN活动期,尿中C5b-9颗明显升高。为排除继发病因,需要进行乙肝病毒、丙肝病毒、梅毒、狼疮性肾炎及其他结缔组织病和肿瘤指标等学的检测。

MN患者起病隐匿,常表现为典型的肾病综合征,可伴有高血压或镜下血尿,肉眼血尿少见;蛋白尿选择性低,尿C3、C5b-9增高,血C3一般正常;病情常维持多年不变,部分可。根据上述的临床特点,可对MN进行诊断,但后的确诊尚须肾活检。

本病需与肾病综合征的其他病理类型及继发性MN如SLE等相鉴别。在MN中,近2/3为原发,其余1/3为继发。有许多抗原可以引起MN的发生。在狼疮性肾炎、膜增生性肾炎及IgA肾病中,除了有复合物的沉积外还有大量的细胞增生;而原发MN基本上看不到细胞的增生,且肾移植后不易复发。儿童MN要高度怀疑和排除继发性肾小球疾病,特别是乙肝相关性肾炎和狼疮性肾炎。老年MN要警惕肿瘤的存在;有报道老年MN患者40%为恶性肿瘤所致,而在恶性肿瘤的成人患者中,约10%出现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表现;有15%的实体瘤与MN相关,而1.5%的MN患者有恶性肿瘤的表现。

据统计,除原发MN外,MN中10%~20%是狼疮肾,1%~3%为金制剂所致,7%是使用青霉胺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。还有与乙肝密切相关的MN。继发性MN一般具有其原发病的临床特点,除临床特点外,原发与继发MN仅凭肾活检较难区别,故应结合临床特点、实验检查、病理检查及试验性治疗等协助诊断。

膜性肾小球肾炎应该如何护理?河南誉美肾病医院肾病科医生介绍如下:

1.注意休息,避免劳累,预防感染,饮食以低蛋白为主,注意补充维生素。避免应用损害肾脏的药物。

2.在药物治疗期间,每1~2周门诊复诊,观察尿常规,肝、肾功能,儿童患者应注意生长发育情况,以指导疗程的完成。

3.活动性病变后及疗程完成后,应重复肾活检,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情况,判断是否存在慢性化倾向,以便及时采取措施。

4.注意保护残存肾功能,纠正使肾血流量减少的各种因素(如低蛋白血症、脱水、低血压等)以及预防感染,都是预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。对于影响病人和长期预后的并发症,应积极给予治疗:

1)感染:激素治疗易发生感染,一旦发现应及时选用对致病菌敏感、强效且无肾毒性的抗生素积极治疗,有明确感染灶者应尽快去除。

2)血栓及栓塞并发症:一般认为,当血浆白蛋白浓度低于20g/L时,提示存在高凝状态,即应开始预防性抗凝治疗。抗凝药一般应持续应用半年以上。抗凝及溶栓治疗时均应避免药物过量导致出血。

3)急性肾衰竭: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,若及时给予正确处理,大多数病人可望。

24小时咨询电话:400-6591-900